近年来,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2023年煤电以48%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6%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发挥着“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传统煤电亟待向新型煤电升级转型,突破安全、低碳、经济“不可能三角”的多重约束。一是煤电要发挥兜底保障和灵活调节作用,为电力系统“双高”态势下核心技术突破赢得时间;二是煤电要稳步减量低碳发展,为率先达峰和保证可再生能源稳妥成为主力电源腾出空间;三是要严控全社会用电成本,防范转型不当引起的经济、金融、稳定等风险。
在“不可能三角”中寻求煤电转型升级路径的最优解,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业内较多聚焦于新型煤电技术研究,对煤电转型升级路径、实施措施和推进节奏尚未形成系统性共识。本文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为主轴,围绕安全可靠、清洁低碳、柔性灵活、经济可行的转型要求,从灵活性改造、低碳化转型、安全有序退出等三个模块切入,构建了保守、中性、激进三种情形模式,从中优选煤电转型升级实施路径,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配套机制建议,进而提出煤电产业的转型路径和发展策略,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借鉴。
一、行业现状及转型要求
(一)行业现状
---此处隐藏10262字,下载后查看---
五是2045年后,存量煤电全面应用CCUS实现加速减排,最终实现负碳,推动煤电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灵活的方向发展。
(四)目标导向,多策并举健全转型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与灵活性挂钩的容量电价机制。当前容量电价机制以机组可提供在网运行容量为主要参照,没有体现煤电机组为提供灵活性能力所付出的改造成本。随着煤电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灵活性将更多体现为一种“必须备用价值”,与容量电价挂钩更能反映其本质,有利于保证灵活性改造资金来源与改造效果。建议在当前容量电价核定基础上,核增纳入灵活性改造成本,并相应完善与灵活性调节程度和贡献挂钩的容量电价获取机制。
二是建立与减碳效果挂钩的电量电价机制。当前碳价、电价缺少关联,煤电企业占据碳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其减碳价值缺乏价格传递机制。应加快推动电碳市场协同,以减碳收益支撑煤电低碳改造,并以经济杠杆推动全社会降耗减碳。过渡期内,可考虑出台与减碳挂钩的电量电价激励性机制,鼓励部分煤电企业在减碳技术应用上“先行一步”,加快煤电低碳转型进程。三是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煤电转型成本疏导基金。煤电转型是国家战略,解决转型所需要资金费用至关重要。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转型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升级改造、清产核资、人才安置等投入。基金来源为新能源发电占比增加导致的整体发电成本下降,该成本下降空间暂不向用户侧疏导,用以设立煤电转型调节基金,突出政策引导和保障转型平稳可持续。
四是完善新建煤电机组经济性评价机制。在明确灵活性及碳减排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新增煤电机组做为绿色低碳能源,适度降低资本金回报率要求,经济型评价模型围绕两部制电价机制进行测算,分析投资回报不足部分,提出新型定价机制建议,指导对新型煤电建设的科学合理决策。利用高效先进机组延寿腾出的折旧增利空间,合理安排煤电机组固定资产减值,促进高耗能低容量煤电加速折旧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