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2024年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强烈呼唤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借此机会,围绕分管科技、人才、教育工作实际,结合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交流主题,我谈几点浅见。

一、形成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指出,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各显所长、各尽其能,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位一体、同步进行,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互补,体现“加法效应”,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是突出教育先导性优势。教育能够塑造未来,也能够引领未来,对推动人才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发挥教育培养急需人才的先导性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教育引导支撑。二是突出科技主导性优势。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导性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前沿技术支撑。三是突出人才创造性优势。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创造性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活力支撑。

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要坚持辩证统一、科学布局,下好教育“先手棋”、科技“自强棋”、人才“创新棋”。一是注入教育“引领”的动能。推动高质量教育和高水平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以教育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推动高质量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各类战略型复合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卓越型技术人才。二是注入科技“创新”的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推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以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培养新型的适应科技发展的人才。三是注入人才“发展”的动能。以人的全面发展倒逼教育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此处隐藏2756字,下载后查看---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为支撑,促使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迸发、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从而让更多创新成果、先进成果、质优成果竞相涌现。

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条件看,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一般性技术创新,更加强调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推动颠覆性技术实现革命性变革。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作为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变革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集中力量进行自主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聚集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科技力量。另一方面,推进前沿技术实现创新性突破。通过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解决好“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前沿性突破和迭代性创新,实现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高地。

释放新生产要素活力。指出,要“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条件来看,传统生产要素对于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弱,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为支撑的新型生产要素,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更能助力发展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为此,要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通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协同化配置和高效化配置,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打破阻碍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更高的资源流动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条件来看,我们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关键、人才为支撑,在三者协同建设过程中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阵地。一方面,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支撑智能产业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智量”。推动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产业强势崛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技术的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用能结构和工艺过程的绿色升级,让传统企业更具绿色竞争力。通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绿色产业,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根基,让绿色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最亮丽的底色。

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