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成果交流会上的发言提纲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调研开展情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抓住主题主线,以多形式、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力求发现真问题、寻找真对策、见到真成效。一是到基层、摸实情。坚持深入一线实地走访,把“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红色试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作为调研重点,先后到xx、xx等15个乡镇40余个村(调研点位选取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按照村类型考虑,分别涵盖先进村、中间村、软弱涣散村;二是按照地区考虑,分别涵盖山区村、川区村、城乡结合部),进行实地调研22次,直面干部群众,现场听诊问策,全面掌握一手情况。二是查资料、找症结。注重把握当前基层治理的关键问题,以“软弱涣散村”常态化整顿、“三务公开”专项检查、“美丽乡村”专项巡察等发现问题为基础,分级、分类梳理形成问题台账,查找不足、分析原因、跟踪督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整改落实,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巩固基层党组织基础。三是比先进、看不足。以区内xx村、xx村等先进典型村为代表,深入总结分析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找准切口、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经济,积极探索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四是找个例、作剖析。重点加强对不同类型村的个性化分析研究,通过“麻雀解剖式”调研,帮助破解治理难题,总结形成成功经验,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谋划策。在xx村调研时,对“摘帽”工作方案进行再聚焦、再部署,指导乡镇党委逐个剖析问题,瞄准症结、精准发力,确保能够如期“摘帽”、长期稳固、有序发展。在x村调研时,深入分析葡萄种植、民宿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成效,充分挖掘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并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区委工作要求和百姓实际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短板弱项。

---此处隐藏1997字,下载后查看---

(一)突出政治引领,加强统筹领导。要强化固本强基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关定向、强根铸魂。充分发挥区委高位统筹作用,以落实区领导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为基础,通过与乡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代表座谈交流等形式,细致做好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摸准“脉搏”、找准“病灶”、开出“药方”。

(二)找准工作定位,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书记主责意识,把提升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结合地域发展特色,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不搞千村一面,合理谋划未来发展蓝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依托,严格督促乡镇党委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一村一策”整顿措施,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转化提升,统筹下沉人、财、物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部门职责。要切实发挥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协调指导职能作用,全面了解农村党组织党建工作短板弱项、实际情况,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搁置或反复出现,依靠村级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发力,开展“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要依托部门力量加强正向宣传引导,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后xx、xx等为代表,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并提升宣传推广效果,激励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干有标杆、做有示范。

(四)优化干部队伍,提高履职能力。要进一步夯实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建设,坚持因村定向、因人施教,采取“大班授课+小班研修”“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市域内外高级研修班和座谈交流活动,利用2年时间构建好中评优、优中选强、强中出精的书记梯队,实现以点带面促全面提升。要持续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擂台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要优化储备农村后备干部,采取“四个一批”方式,持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锻炼,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

(五)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工作质效。要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xx为重点,聚焦“一年固本强基补短板、两年建章立制促规范、三年示范引领树品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出台一个文件、制定一张负面清单、细化一套记录模板、建立一项检查机制”的“四个一”举措,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真正实现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全域示范。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筹作用,用实用好区委党建调研组,激发协商共建力量,打破地域划分成员单位方式,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每年周期性调整协商共建成员单位,切实推动解决基层顽疾问题。